无标题文档
您好,欢迎光临涟源市国土资源局网站!今天是: 简体版 | 繁体版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群导航 省厅主站 区县: 用户名: 密码:
 
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举报电话:
12336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土资源业务 > 测绘管理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2016年第13期(总第98期)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26
 【动态集锦】

测绘地理信息“走出去”及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在天津召开

4月12日,测绘地理信息“走出去”及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在天津市召开。座谈会围绕新形势下测绘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走出去”的现状和需求,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地理信息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充分交流。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部分地方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所属单位和有关测绘地理信息企业5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

李朋德强调,加快参与我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进一步“走出去”,需充分发挥政府、事业单位和企业的积极性并形成合力。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作为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将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协调作用,积极引导、鼓励、帮助、服务各企事业单位,为各单位“走出去”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在政策、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提供支持。同时,各企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在境外设立服务渠道、研发机构,进行海外企业并购,打造专业化人才团队,参与大型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勘察测绘,申请承担国家对外援助项目,成立地理信息产业联盟和创新联合体等多种措施,形成搭船出海、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的新机制。

李朋德希望,各企事业单位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为测绘地理信息带来的重大机遇,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地理信息支撑及位置服务,同时注重在技术、标准、人才等方面加强能力建设,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快“走出去”步伐。尤其在产业链的延伸和创新链的结合上下功夫,在产业链上游要加强卫星基础设施建设,中游要加强项目咨询和设计服务能力建设,下游要加强大数据挖掘分析能力建设,提升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仪器装备的技术含量,提高质量水平,形成民族品牌,全面融入全球地理信息产业。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国家局召开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工作座谈会

4月15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南京召开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工作座谈会。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春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传达了李克强总理在接见出席全国政府秘书长和办公厅主任会议全体代表时所作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精神。

王春峰强调,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推进政务公开,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行政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要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

王春峰对进一步做好办公室各项工作提出五个方面要求,一要进一步当好领导科学决策的参谋助手,充分发挥办公室以智辅政职能。强化调查研究和决策论证工作,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提高文稿起草质量,发挥以文辅政作用。二要进一步提升办文、办会、办事水平,发管用的文、开有效的会、办务实的事。三要进一步抓好督查落实,抓紧建立完善督查工作制度,完善和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层层督查问责机制。四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和保密工作,建立网络安全工作基础台账,完善测绘地理信息网络安全日常工作机制,大力推进非涉密信息系统的等级保护和涉密信息系统的分级保护工作。五要进一步加强队伍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学习、优化服务、勤政廉政。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WJ-III地图工作站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4月15日,WJ-III地图工作站技术交流会在中国测绘创新基地召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相关科研人员介绍了WJ-III地图工作站的相关情况。

会议介绍了WJ-III地图工作站自动化综合制图和成图技术,展示了WJ-III地图工作站地理国情制图及地形图综合典型应用案例,通过标准规范、技术研发、成果应用、推广服务等多个层面的交流,加深参会人员对国产自动化制图综合与成图技术的理解,提高大家以技术创新促进转型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

李维森指出,WJ地图工作站作为我国地理信息领域关键技术和装备的重大创新,从核心技术到成果应用都取得了重要突破,特别是近两年来在多个地方的试验取得了满意效果,是一项具有重大价值的科研成果,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财政支出。李维森强调,要充分认识国产自动化制图综合与成图技术在推动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新型基础测绘以及国家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实施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今年全国各地要陆续编制地理国情普查图,有些省份的制图任务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研究院举办本次交流会,非常及时,我们要利用创新科技支撑和保障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顺利实施和按期完成。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地震频发,测绘技术将有新的用武之地

近日,有关地震的新闻屡屡传到耳边。20日,在西藏日喀则市定结县(北纬28.13度,东经88.16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19日1时,北京房山区发生2.7级地震。

而纵观全球,2016年4月10日以来不到8天的时间内,全球连续发生4次7级以上地震,全球地震活动似乎有增强之势。专家表示,长期而言,我国西部特别是南北地震带,是我国地震活动的主体地区,是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地区。

虽然房山地震实为矿震,非天然地震,但也应引起重视。地震预测一直是个难题,地球内部地震孕育过程和发生的复杂性涉及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中外科学家多年间一直进行研究,然而实践效果仍不理想。但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测绘技术能够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地形变测量就是利用大地测量方法进行重复观测,以获取地面上监测点三维坐标变化以及区域时空变化数据,进而研究监测区域地壳三维时空演化过程,研究地壳形变与地震孕育过程和发生的关系,达到地震预测预报的目的。

随着上世纪80年代末空间观测技术的发展,流动GPS观测精度更高,这时在观测精度上能够基本满足获取地壳微小形变信息的需求。如今,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和其他专业地震监测单位已逐步建立了数以十万计的测点,建成数万千米的大地形变测线和测网。

例如,依据水准测量数据编绘出了两代全国垂直形变图,目前利用最新的观测资料正在进行第三代垂直形变图的编制,就能为城市的基本建设提供控制地面沉降和地表高程的监测。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观测结果,为监测研究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高分辨率的地表位移场、块体边界变形场等地壳动态信息提供了依据。

实际上,大地形变测量不仅可以地震监测预报,还可以为城市地面沉降监测、建筑构筑物变形监测和地质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提供监测服务,对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现实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雨水天气多、地质结构相对容易受到外力影响的南方城市,在诸如地铁建设施工与运维的过程中,自动化变形监测的意义非同小可,这也让许多测绘企业纷纷发现了商机。

总之,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灾害进行监测预警应成为常态,而测绘企业要迎合这样的市场需求,研发出更为精准的变形监测技术,服务行业,造福社会。

(据51GPS网)

 

智慧城市

发改委:今年要开展100个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4月19日,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和《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有关情况。

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说,未来要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包括以下几个工作:

一、进一步优化城市规划和设计。城市发展的形态好不好,和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前瞻性有很大关系。规划不好的一些城市,它的功能、配置、交通各方面都令人感到不够方便。但是如果规划得科学,大家就会感到非常宜居、非常可持续。

二、大力推进棚户区和危房改造。现在无论是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还是到别的一些大城市或者中小城市都可以发现,还是有一批棚户区需要加快改造。今年还会集中一些公共资源来推进大概600万套左右的棚户区改造,同时还要支持全国100个城区的老工业区实施搬迁改造。

三、加快城市综合交通网络的建设,特别是对一些大城市,为了使得城市交通更加绿色、更加可持续,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大城市特别拥堵的问题,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必须加快发展,特别是绿色低碳的城市交通要鼓励发展。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建设部提出今年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城市地下管廊也是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比较新的一种模式,可以更好地、更高效地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再就是推进海绵城市,去年已经作为一个重点在推广,今年要继续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更加合理高效的利用水资源,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城市的水系和管网。进一步强化城市环境的污染治理,特别是大气,像京津冀这样的重点地区重点就是治理PM2.5,降低PM2.5的浓度。“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中国未来不达标的地级以上的城市,PM2.5年均浓度必须下降18%。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推进智慧城市发展。今年要开展100个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四、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同时推动社会资本率先投向城市郊区的发展和建设。城镇化特别是城乡一体化最终要通过城市发展带动农村,最终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这是城镇化的重要目标。到城镇化水平达到70%以后,中国大概还会有4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所以对农村的发展和农村的建设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点。

五、加快重点领域的改革,包括完善土地利用机制,包括城市土地的再开发和高效利用,也包括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进一步尝试。要创新投融资机制,为城市建设提供多渠道的、可持续的融资方式。同时要完善城镇住房制度,加快建立购租并举的城镇住房制度,督促一些地方出台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住房保障的一些政策措施。

(据3sNews网)

智慧城市建设不能目中无“人”

近日发生的女性酒店遇袭事件,让人想起近年来很热的智慧城市建设。当下,很多人正“日用而不知”地享受着智慧城市给生活带来的诸般便利。比如,人们惯用的移动支付、打车软件、智能导航系统等,都是“智慧”在公共生活中的体现。但同时,“蜗居”“蚁族”这些小老百姓感同身受的名词,又时刻提醒着我们看到城市生活的另一面:在拥堵的车流中疲于奔命,在浑浊的空气中喘息挣扎,在焦躁不安的心态中努力眺望,以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警告,心中暗叹过“这日子真不是人过的”的人应不在少数。

据报道,目前我国已有300多座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但效果并不明显,有的甚至陷入了“智慧”城市不智慧的尴尬,这一点,在女生遇袭事件中也得到了折射。业界专家指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重建设轻标准的问题,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尚未建立,而缺乏完善的标准规范,既影响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又影响到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

可见,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标准,是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正如梁思成在60年前所说,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它,它会生病的。智慧城市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涵盖多个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填补的部门职能“间隙”非常之多,具体标准建立之繁难也就可想而知,但即便如此,其根本标准却是清楚的,这就是作为城市主体的“人”。也就是说,让人在其栖息的城市中生活得更像人,应成为贯穿智慧城市建设始终的一条红线,项目设计规划应以此为标准,建设效果的检验也应以此为准绳。

我国幅员辽阔、民情复杂,有的城市规划定位不清晰,不考虑自身特点,套用一些现成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往往造成“千城一面”,这样的城市与其居民的融洽度一般都比较低。比如,我们经常在一些城市角落发现积满灰尘甚至堆满垃圾的“城市导航站”,我们也经常对着车站、码头漆黑的导览屏“望屏兴叹”。“千城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建设目中无“人”,或把城市居民看作单纯的“管理对象”。作为单纯管理对象的人,是不需要张扬个性的,是千人一面的,他们生活的场所自然也就是千篇一律的。

相反,当我们从“人”的角度来考量智慧城市建设,这些迷雾也许就可以被扫除,城市之“智慧”的本质含义也会凸显出来。它不再只是一堆设备或一组数据,而是城市居民在城市中生活感受的畅快、有效表达,当然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孕育的对城市建设的参与热情与能力。这一点,已被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所证实。据说,意大利北部的布雷西亚市的智慧城市设计,科技部分只占33%,更多的是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交流。

智慧城市是以数据为基础的,没有对城市运行的庞大数据的采集和运用,城市是“智慧”不起来的。但仅有数据远远不够,数据是冷的,设备也是冷的,人心却是热的。正是城市中那些跳动的心灵,赋予了智慧城市的数据基础真正的价值。如果城市居民的点赞或吐槽,无法拥有通畅的表达渠道,如果我们面对的是永远忙音的“市长热线”、泥牛入海的“局长信箱”、踢皮球式的“网络问政”抑或假装邂逅的“长官暗访”,那么,民众的参与感必然不断减弱乃至灭失。在这种情况下,数据无非是一堆数字,它们或许可以提供给外星文明研究地球人之用,就像人类通过大量的自然数据研究动植物一样,但对于改善这个蓝色星球上活生生的“人”的生存境遇,却毫无用处。

进言之,智慧城市建设不但无法一蹴而就,而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无底洞”。因为人类对城市智慧化的期盼,源于对美好生活的天性渴求,而这种渴求是无限的。而因此种渴求而来的改变现状的愿望和努力,以及随之产生的城市运行的信息数据,其容量和变化也是无穷的。正确的应对之途,不是如鸵鸟般埋头漠视,更不是遏制人的渴求和愿望,而是让每一个个体的愿望和努力,聚变成共建家园的集体行动,这恐怕才是智慧城市建设真正不竭的动力所在吧。

      
上一篇        下一篇
无标题文档